当前位置: 热点 > >正文

黔东南 和美城乡 形神兼备

来源:天眼新闻    时间:2023-06-18 10:42:14

青山作笔,碧水为墨,一幅形神兼备、宜居宜业宜游的和美城乡新画卷在黔东南勾勒成形。

空中“蜘蛛网”少了,背街小巷有人管了……城的精致看得见,人的幸福摸得着。

小小的农家庭院开始了“变身记”,微花园、微菜园、微果园等如潮涌现,乡村蝶变美如画。


(相关资料图)

“酒席”瘦身,人情“减负”,文明新风沐浴城乡。

法治宣传唱响苗乡侗寨,法治观念沁润人心。

…………

黔东南碧水青山的生态画卷与宜居宜业宜游的和美城乡新画卷融合生辉,让人耳目一新。

榕江县平阳乡丹江村苗寨风光。 李长华  摄

“让城乡更宜居、环境更美丽、社会更和谐。”今年4月19日,黔东南州正式启动城镇精致管理、乡村庭院美化、文明新风倡导、法治教育普及“四项行动”,全力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和美城乡。

蓝图已擘画,行动争朝夕。黔东南各部门协调联动配合,建立问题台账,实行挂图作战,确保“四项行动”高效推进。各县(市)均成立了由党政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围绕州级总方案制定了“四项行动”工作方案和各单项行动子方案,明确了主要目标任务、细化了工作措施,全州构建形成了上下联动、横向贯通的工作格局。

从江县高增乡天峨山侗寨里,农民画家杨秀光用自己的画笔描绘文化墙。梁辉波  摄

一城之美,在于行动。黔东南重点围绕强化公共保洁创造干净的城镇环境、优化公共设施展现贴心的人文关怀、规范市场管理营造有序的市场环境、整治“蓝色屋顶”保障风貌协调、规范架空管线改善视觉环境、美化城镇形象消除安全隐患、深化文明创建提升居民整体意识、强化共治善治营造和谐宜居环境等12项重点工作强力推进城镇精致管理行动,共拆除违规及安全隐患户外广告1380起,清除“牛皮癣”野广告1.186万余起,整治背街小巷881条、老旧小区110个、农贸市场137个,全州城镇环境卫生全面提升,城镇治理能力不断增强。

“摆摊秩序好了,生意也好了。”榕江商户吴泰凤高兴地说,自从榕江县开展城镇精致管理以来,市场更加有序,生意更好做了。

据了解,榕江县在城镇精致管理行动中,将大十字便民早餐、特色小吃、烹饪熟食等摊位进行统一、规范。并在农贸市场及周边合理设置共享摊位83个,提供给城郊及周边乡镇群众,为其销售农特产品提供帮助,有效遏制“街边小摊”“道路市场”乱象。

让城市从“面子”美到“里子”,让乡村“颜值”与“产值”齐飞。

聚焦乡村庭院美化行动,黔东南围绕“庭院设计布局美、物品整齐有序美、环境卫生清洁美、栽花种树绿化美、家风家训风尚美、增收增效富饶美”的总体要求,对农村人居环境中的“堵点”“痛点”“盲点”进行全面整治,村寨“路、沟、水”及农户“室、厨、厕”环境卫生治理成效初显,建成微菜园、微果园、微花园6.07万余个。通过引导群众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深入挖掘乡村“土特产”,发展庭院特色种植、特色养殖、特色手工、特色休闲旅游、生产生活服务等多种类型庭院经济,先后建成一批“庭院+旅游”“庭院+文创”农家小院落,庭院经济新业态得到不断壮大。

丹寨县雅灰乡翁帮村村容寨貌焕然一新。 黔东南州委宣传部供图

远山如黛,近水含烟。漫步黔东南乡村,一处处村寨面貌一新,一户户庭院精巧别致,催生“美丽经济”。

“我家房前屋后不仅种了花,栽了果树,还套种了魔芋,好看又生财。”施秉县甘溪乡望城村村民何定平嘴角含笑。

据悉,施秉县各乡镇围绕中药材、魔芋等主导产业,深挖乡镇“土特产”,在田间地头、村寨庭院、文化长廊等注入产业元素,突出施秉特色的“一村一品”。

施秉县杨柳塘镇地坝村美丽庭院。欧勇动  摄

和美城乡,既要“塑形”,又要“铸魂”。

“人情债少了,人情味浓了。”天柱县渡马镇共和村村民对村里的“合约食堂”赞不绝口。

聚焦文明新风倡导行动,黔东南以抵制不良习气倡导健康生活,抵制铺张浪费倡导勤俭节约,抵制高价彩礼倡导婚事新办,抵制厚葬薄养倡导丧事简办(“四抵制四倡导”)为抓手,深入开展移风易俗“二十个一”系列活动,推进乡风文明建设,逐步实现婚丧事宜规范化、民间习俗文明化、移风易俗常态化。全州村(社区)全部完成村规民约(居民公约)修订完善工作,300余个村获省级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示范村(社区)。全州推广“合约食堂”治理模式村(寨)达5580个,其中有设备设施的716个。

“普法苗歌一唱,大家就更容易理解法律知识了。”台江县排羊乡苗族村寨九摆村结合实际,探索基层社会治理融合法治建设新模式,形成独具特色的苗语苗歌苗舞法治宣传风格。

施秉县双井镇苗族非遗剪纸传承人张老英将法治元素融入剪纸。吴昌前 摄

聚焦法治教育普及行动,黔东南围绕“八五”普法和“千村美丽 万家和谐”工作目标,扎实开展“百千万活动+两工程”,通过“创建一批、打造一批、评选一批”示范典型,让广大群众学有榜样,赶有目标,持续推进法治教育普及行动落实出新绩、出实效。该州将法治教育普及与法治文化阵地建设相结合,推动法治文化与民族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明新风、红色文化融合,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将法治宣传教育与基层治理法治化建设相结合,突出把法治宣传教育融入行政执法、公正司法、法律服务的全过程。

从城市到乡村,喜人变化看得见摸得着,美好生活就在身边。

【亮点】

“古巷管家”解民忧

盛夏,国家5A级旅游景区镇远古城景区旅游兴旺,古韵悠长的古巷道、古码头、古建筑备受游客追捧。

一支特别的“队伍”穿梭于大街小巷,开展游客向导、环境卫生整治等志愿服务,提升游客旅游体验。

“我们社区就在古镇里,平时游客就很多,为更好地服务社区居民和外地游客,组建了一支22人的‘古巷管家’队伍,及时为大家排忧解难。”镇远县兴隆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陈文杰说。

据了解,镇远古城景区有着2000多年的文化历史和众多文物古迹、古巷道、古码头……每年游客量超500万人次。针对多民族杂居、游客众多的实际,为有效缓解城镇精致管理工作压力,该县全面推广“古巷管家”社区治理模式。

按照条块划分、便于服务的原则,镇远县以居民小区、楼栋为基本单元,综合考虑历史沿革、地理相邻、居住相连、人文相近、利益相关等因素,将县城古城区科学划定划分为61个管家区域。并从60个县直机关、企事业单位选派1198名政治素质过硬、综合能力突出、工作经验丰富的干部下沉到社区当“专职管家”,形成“干部下沉、社区派单、群众参与”城镇治理新格局,实现“人在巷道走、事在巷道办、情在巷道结”效果。

“居民发现有路面坏了,瓦面破损了这类事都可以告知我们,我们去协调相关部门解决。游客有事需要帮忙,也可以找我们。”镇远县“古巷管家”杨凯华说,群众有需求,管家有回应。

红白喜事“瘦身” 乡风文明“加码”

“以前大家办红白喜事互相攀比,比数量,比规模,还要比回礼,实在是吃不消,现在简化了,大家负担减轻了很多。”说起村里的《瑶寨红白喜事联合公约》,黎平县雷洞乡戏劳村村民感触颇多。

曾经,滥办酒席、攀比之风令广大群众苦不堪言。为刹住滥办酒席歪风,树立新时代文明新风,黔东南先后印发了《黔东南州关于进一步推进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的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加强黔东南州家庭家风建设的实施方案》《黔东南州移风易俗倡导行动“二十个一”系列活动方案》等工作方案,扎实开展移风易俗各项创建活动,破除、根治陈规陋习,推进乡风文明建设,逐步实现婚丧事宜规范化、民间习俗文明化、移风易俗常态化。

在天柱县渡马镇共和村,到“合约食堂”办酒成了新风尚。“一瓶酒,一包烟,一瓶饮料,九菜一汤,简简单单就把喜事办成了。”共和村村民陈守榜高兴地说。

在雷山县望丰乡五星村,红白喜事已简化到一桩事、一房族、一升米、一锅香、一天时、一地点的“六个一”,并把“六个一”纳入村规民约,形成了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厚养薄葬、破除迷信,推动形成清纯简朴的社会风气。

在施秉县双井镇黄琴村,围绕民风民俗,倡导办理红白事实行“六统三定”制度(即:统一领导、统一组织、统一程序、统一规格、统一人员、统一服务;定时间、定标准、定规模),文明新风扑面而来。

据了解,黔东南在实施文明新风倡导行动中,持续推进规范修订村规民约,将婚丧嫁娶新办简办、遏制滥办酒席等民俗民风纳入村规民约(居民公约),让群众自治和乡村治理有“规”可依、有“据”可循。并建立完善红白理事会、村(居)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等群众组织,常态化开展道德评议、广泛宣传先进典型,整治黄赌毒、封建迷信、婚丧嫁娶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问题,弘扬优良家风家训,培育崇德向善的淳朴民风。

同时,在全州全面推广实施以“整治滥办酒席,树立文明新风,实现移风易俗,构建和谐社区”为主要内容的“合约食堂”治理模式,群众约定办理红白喜事类型、规模、标准等事项,整治农村滥办酒席,减轻群众生活负担,实现移风易俗,达到控制办酒天数、桌数、菜品数、礼金数,减少办酒成本、办酒门类、安全隐患、环境污染“四控四减”效果。全州推广“合约食堂”治理模式村(寨)达5580个,实现行政村全覆盖。

手记

推窗见绿、出门即景、生活富裕、新风拂面……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增长。

“和美”是全域美、村庄美、田园美、人文美、生活美的全景式美丽集锦,是产业和、文化和、社会和、治理和的全域发展蓝图。

黔东南开展实施城镇精致管理、乡村庭院美化、文明新风倡导、法治教育普及“四项行动”,塑形与铸魂并举,“面子”与“里子”并重,铺展开形神兼备、宜居宜业宜游的和美城乡新画卷,努力将美好生活从“心之向往”变成现实图景。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陈丹

编辑 蒋鸿琪

二审  李丽

三审  熊诚

X 关闭

精心推荐

Copyright ©  2015-2022 亚洲建筑工程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1034106号-51   联系邮箱:5 516 53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