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热点 > >正文

在角色游戏中促进幼儿发展论文

来源:互联网    时间:2023-08-13 18:38:50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在角色游戏中促进幼儿发展论文,欢迎您阅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如果这15篇文章还不能满足您的需求,您还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与在角色游戏中促进幼儿发展论文相关的文章。

篇1:在角色游戏中促进幼儿发展论文

在角色游戏中促进幼儿发展论文

游戏是幼儿普遍喜爱的活动,其中角色游戏又是幼儿最爱的创造性游戏。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模仿和想象,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不但可以发展幼儿的交往能力,而且还帮助幼儿学会遵守一定社会活动规则,初步学会解决同伴间的矛盾。角色游戏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相关资料图)

一、促进幼儿动作的发展

角色游戏中,幼儿因角色的需要,在操作各种物体及与其他角色的交往过程中,促进了大、小肌肉的活动,发展了手脚协调的能力。例如:小吃店游戏中,扮演“服务员”的幼儿在为“客人”提供服务时,不停地给客人送饮料、饭菜、收拾餐具等,幼儿跑来包去却乐此不疲,因为他们从中获得了快乐、满足了他们动作的需要,同时,这些孩子也通过这一系列动作表现了他们的扮演的角色及内容。

二、促进幼儿认知的发展

皮亚杰认为游戏是一种“同化超过顺应”的`活动,儿童游戏发展阶段与其智力水平相对应,尤其是假想游戏可能是创造性想象的根源,幼儿认知发展离不开游戏活动。

在角色游戏中,幼儿常用一个物体代替另一个物体。他们常用积木代替肥皂、用雪糕棒代替汤勺,在无形中加强了幼儿的象征性思维。又如,孩子在扮演“医生”、“摄影师”、“导游”时,他们不但初步认识了这一社会角色的特征,并通过游戏进行角色再现,并常常在角色扮演中包含自己对该角色的理解成分,而不只是某一个医生或某一个摄影师的具体行为的再现。

幼儿玩“商店”游戏,在进行评价时, “营业员”能凭记忆评出“文明礼貌”的顾客、“遵守规则”的顾客,而顾客也能评出“最佳营业员”。这就说明他们在游戏中能很快很轻松地记住那些他们认为符合社会规范的好的行为规范,从而发展了他们评判是非的能力。

角色游戏也促进了幼儿语言的发展。为了角色的需要,为了能使游戏更好地开展,运用语言交流也就成了他们的需要。如:“风味小吃”游戏中,幼儿除了掌握一些礼貌待客的日常用语,如“欢迎光临”“请进”“请下一次再来”“慢走”“再见”等,有一次我还听到了“风味小吃”的工作人员边做边说“快来尝一尝,又香又甜的烤山芋”“香喷喷的火腿肠,真好吃呀”“来吃吧,包你吃了还想吃”。一些招揽顾客的语言,幼儿运用起来得心应手。

角色游戏还能帮助幼儿建立一些社会概念,如家庭、幼儿园、公共场所及角色等方面的概念以及其中的规则,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会组成单位的认识。

三、促进幼儿情感的发展

在角色游戏中幼儿有时全神贯注,有时无拘无束,充分显示了幼儿自己的天性,并从中体验到快乐克服了害怕、紧张的情绪,例如:李梦蝶小朋友平时胆子很小,不愿在集体中大声讲话也从不主动和其他小朋友交流,而在一次角色游戏时,她担任“理发师”这一角色时,却能面带微笑地和“顾客”交流,虽然在交流过程中,她仍然还有一些羞涩但她毕竟跨出了一大步,能主动和其他小朋友交流了。

四、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第一:角色游戏促进了幼儿社会交流能力的提高,因为游戏提供了发展社会交流的机会和交往环境。如平时较具有攻击型的xx小朋友在娃娃家中担任“爸爸”这一角色,为了能与其他小朋友共同友好的游戏,也为了“爸爸”这一角色得到别人的认可,他知道“爸爸”要做孩子的榜样,遇事主动与“妈妈”好好商量,娃娃家的孩子过生日时,没有生日蛋糕,他们用海绵进行了代替,并且能热情地招待客人,使幼儿在担任“爸爸”这一角色时,交流能力得到充分发挥。

第二:角色游戏帮助幼儿学习并遵守社会规则。如幼儿在玩“开汽车”游戏时,他们规定了停车点,而且知道的士可以按乘客的意愿直接到达目的地,中途不得载客等。再如,幼儿在玩“棋社”时,他们知道下棋时棋手要动脑筋,须保持安静,不能大声喧哗,并要服从棋社服务员的安排,从而让幼儿学习到社会活动中应遵守的相应的规则。

第三:角色游戏培养幼儿对劳动者的情感,在角色游戏中,幼儿可以尝试扮演多种角色,如医生、爸爸、妈妈、摄影师、导游、营业员等,虽然他们大多模仿的是家庭成员及熟悉的周围人的行为,但却在无形中培养了对劳动者的感情及做劳动者的愿望。有些幼儿,经常在角色中选择“老师”这一角色,他们非常投入地扮演这一角色,带着其他幼儿上课,游戏活动,伊然以一位小老师自居,偶尔问起他长大了想干什么?他总是头一歪笑着说:“我想做像廖老师一样的幼儿园老师”,对老师的热爱之情溢于言表。

五、锻炼幼儿的意志品质

在角色游戏中,幼儿必须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努力克服困难,使游戏正常进行下去。在平时,我班李天浩比较调皮,常常不能控制自己,可是当他担任“风味小吃”服务员时,却能一直坚持在“岗位”上,这足以说明角色对行为的要求有利于幼儿坚持性的培养。

角色游戏是幼儿对生活经验的再现,是幼儿对社会性角色的重要特征的体验活动。因此,我们应该认真持续地开展好角色游戏,使幼儿在生动、活泼的游戏中让幼儿自觉、主动地获得知识,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篇2:在音乐游戏中如何利用尝试教学促进幼儿发展论文

著名的儿童教育家,陈鹤琴说过,“儿童的世界是多么大,有伟大的自然急待他去发现;有广博的大社会,急待他去探讨。”尝试是创造的前提,任何发明创造都是从尝试开始,没有尝试何来创造。尝试是成功的阶梯,英国大诗人莎士比亚曾说,“本来无望的事,大胆尝试往往能成功。”培养尝试精神,要从幼儿抓起,这样,从小培养儿童“试一试”的精神,长此以往,就会逐步形成一种敢于探索的精神,有助于其优良品质的形成,也更能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游戏是儿童活动的基本形式,它是通过虚拟情景再现成人的社会经验与人际关系,从而使儿童能逐步认识周围的客观世界。在音乐游戏中,运用尝试教学法能促进幼儿想象力、创造力、思维力及情感的发展。

篇3:在音乐游戏中如何利用尝试教学促进幼儿发展论文

《猫捉老鼠》这是一个具有情景性的音乐游戏,教师运用生动、形象的导入,引起幼儿的兴趣,调动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幼儿一旦投入到游戏中来,教师就要积极地引导幼儿去尝试,去体验小小老鼠的动作,如“跑来跑去”、“吃米”、“睡觉”,教师可将音量放低,运用语言、表情等进行引导、启发,于是幼儿就想象、创造出了千姿百态的“小小老鼠”。例如,跑(慢跑、快跑;猫着腰跑、跑跑停停);吃米(躲在角落里偷吃;边吃边东张西望);睡觉(双手放在脸侧睡;手放在下巴处睡;抱头睡)。然后教师活灵活现的表演“大猫”,打个哈欠,伸个懒腰,捋捋胡须,“张牙舞爪”地跑上来。这样,就更加激发了幼儿尝试表演的兴趣,发展了幼儿的想象力。

第二,鼓励幼儿大胆创造,勇敢尝试,培养幼儿的发散思维能力。

幼儿的尝试练习,可以让他们不断地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游戏中,教师要摆正“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位置,处理好“幼儿为主,教师为辅”的关系。

《小手爬》音乐旋律优美,乐曲给人以轻松、活泼、跳跃的"感觉。在游戏中,当幼儿熟悉歌曲与动作后,可让幼儿边想,边尝试,“小手除了一爬爬到头顶上,一爬爬到小脚上”,还可以爬到什么地方?“小手除了爬上爬下”还可以怎样上去和下来?教师对每个问题都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大胆尝试,并将创编的动作表演出给同伴、给老师、给全体小朋友看,对于每个幼儿的每一次创造,教师给予积极的鼓励、肯定和表扬。在全班幼儿的积极动脑尝试下,幼儿创编出了很多动作,如小手可以爬到耳朵、眼睛、小脸、脖子、肩膀、手臂、膝盖、后背、脚腕……;小手爬时,可以两手同时跳爬,手腕花爬,手指点爬,手一张一合爬,拍着身体爬,食指、中指走爬……,游戏最后,教师鼓励幼儿尝试着将创编的动作,加上歌词(歌词也尝试创编),听着曲子,表演出来。

这个游戏中,幼儿的发散思维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幼儿的尝试胆量也增强了。

第三,培养幼儿的自信心,锻炼幼儿的胆量,知道能尝试就能成功,并获得成功体验。

在尝试教学中,教师应相信“学生能尝试,尝试能成功”。《谁来了》这个音乐游戏,曲调及歌词内容都较简单,幼儿易掌握,主要让幼儿掌握动物的叫声及走路动作,要求被请出的幼儿能大声的模仿动物的叫声。虽然要求不难,但是对于性格内向的幼儿来说就有难度了,他们多半不好意思在众人面前说唱,教师可请这些幼儿跟随老师一起游戏。开始要求他们尝试跟随老师轻唱―→尝试自己轻唱―→尝试跟老师大声唱―→尝试自己大声唱―→尝试被单独请出,大声模仿动物的叫声。如果这时幼儿还胆怯、害羞,可放慢游戏速度,请他们二人一组,结伴大声模仿动物叫。再多次游戏后,这些内向、胆小、害羞、不好意思的幼儿,在教师、同伴的鼓励下,都进行了尝试,得到了成功体验,增强了自信心。

第四,在尝试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同情心,引导幼儿之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在幼儿的各项教育中,情感教育也是不容忽视的,与其他教育有着同等的重要性。乐曲《小朋友散步》表现的是“睡觉;起床;自由散步;打雷了,吓得捂住耳朵看天;下雨啦!赶快跑回家。”等情景。

在各个情景环节中,教师依次引导幼儿尝试,表现各个环节的内容。在最后情景环节中,教师请几个小朋友分别扮演小弟弟、小妹妹、老爷爷、老奶奶,阿姨抱着小宝宝等,播放音乐,幼儿集体尝试表演,教师在旁边观察,发现有的结伴回家,有的打伞护送小弟弟、小妹妹回家,有的搀扶老爷爷、老奶奶,有的帮抱小宝宝的阿姨打伞,幼儿表演时神情专注、认真,令老师感动,幼儿虽小,他们一样有着丰富的情感,知道同情,懂得关心、帮助他人。我想,这也是尝试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

第五,在游戏中尝试,在尝试中增进幼儿之间的情感,教育幼儿同伴之间友好相处,体验相处的乐趣。

现在的幼儿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的呵护,长辈的溺爱,使他们养成了这样、那样的缺点,个性自私,不懂谦让,缺乏礼貌,不会关心他人等等。教学中,要教育幼儿尊重别人,关心别人,与他人友好相处,体验交往中获得的乐趣。

游戏《找朋友》中,让幼儿学习边唱歌,边尝试做相应的表演动作,再分组集体尝试玩这个游戏。

让幼儿亲身尝试,通过尝试找朋友,尝试尽可能多的找到好朋友。在轻松、愉快的乐曲中,幼儿都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而且不止一个好朋友,他们脸上洋溢着欢乐和微笑,有几个经常争执的小朋友,也手拉手站在了一起,成了好朋友。我感到他们变得更加聪明、懂事、惹人喜爱了。

尝试教育的本质是“以人为本”,尊重人的发展,从小培养幼儿敢于探索的精神。幼儿的亲身实践活动,使他们体验到了尝试的成功,激发了他们的自信心,增强了他们各方面的能力,促进了他们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愿这些孩子们,在他们长大以后,对于不懂的事物,敢于大胆的想象,有“让我试一试”的精神。

篇4:不断提高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能力论文

角色游戏是幼儿对现实生活的一种再现,幼儿的生活经验越丰富,他们在进行游戏的时候内容就越精彩, 也使得游戏的题材发展得越充实。 不断地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可以加深幼儿对外界事物的印象, 调动其想象力、创造性, 才能推动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教师在鼓励幼儿自主动手、探索的前提下,需要对幼儿进行适当的引导,这样不仅能让幼儿的游戏继续发展下去, 而且能帮助幼儿获得更多的喜悦和成果。 为了更好地支持引导幼儿的创造性游戏活动, 教师要不断探索和研究游戏的指导策略, 不断提高幼儿的能力,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材料的投放,激发幼儿的创造能力

如何选择材料、如何将材料制作成玩具,这需要教师的创造性, 也表现出教师的教育观。 但是,教师在制作材料的过程中,常常会先从网上查找图片,局限于网上看到的,盲目地去模仿、照搬。 制作优秀的玩具固然重要,可是一味地抄袭、一成不变,就使得制作出来相似的玩具越来越多。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一是了解活动材料真正的价值。 每个年级组织相关的玩具研讨,对各个班制作的玩具,通过视频、PPT 等形式进行讨论、分析。 针对问题,提出:这么做的用途,可以用在哪里? 含有什么样的教育价值? 提高幼儿哪方面的能力?通过不断地追问, 教师先了解使用该材料的真正目的。 二是玩具的"多样性。 教师在制作玩具时,要不断地创新,想一想这个玩具还可以怎样变化,可以用到多个区域里,或者为这个玩具增添一些辅助材料, 就可以变成另一种玩法,这样不仅增添了玩具的多样性,还提高了玩具的使用价值。

二、适宜的介入,提高幼儿的游戏质量

在游戏的过程中, 教师也要意识到作为观察者,要学会去观察幼儿的游戏,这在幼儿游戏的时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 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很多教师“不会看”,经常作为一位旁观者,只是在让幼儿“瞎玩”“无目的地随便玩儿”。 那么,如何提高教师的观察能力呢?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给予幼儿充足的游戏时间,教师要充分关注幼儿的游戏发展过程。 游戏时,必须保证幼儿的游戏时间, 教师要重点了解幼儿的行为,对其进行解读,善于从幼儿的语言、动作、表情中捕捉信息,以便知道幼儿做出该行为的目的、幼儿遇到了哪些困难、幼儿的交往能力如何、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会不会使用材料等。

其次, 学会观察并分析幼儿出现该行为的原因。 教师作为幼儿游戏的指导者、引导者,必须仔细观察、分析幼儿的游戏行为。 通过一层层的分析, 了解幼儿出现某种行为的真正原因,然后通过讨论、交流、示范等方式去指导幼儿,引导幼儿达到自己游戏的目的,确保幼儿能够自主、愉快地进行活动。 只有教师将观察分析与间接指导幼儿相结合时,才能真正达到观察的目的, 指导幼儿进行游戏才会有效。 幼儿是游戏的小主人,是他们在不断地发展、控制游戏,而教师在游戏中,是为了协助幼儿解决困难、间接地指导幼儿、为幼儿创设适宜的游戏环境等。

再次,教师不断学习,提高自己观察的能力。 观察能力需要教师个人有较高的理论依据,因此,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学历,掌握科学性的、有效的观察方法,才能更好地去观察幼儿游戏的发展,提高幼儿的游戏能力。

三、减少干预,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

游戏是幼儿自主性的活动, 而不是教师操控的活动。 因此,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才是活动的小主人, 他们有权决定游戏中的一切因素,如游戏的内容、使用的材料要以幼儿的需要和兴趣为出发点;游戏的情节、环境体现为幼儿现实生活的再现; 游戏中的规则可以让幼儿共同讨论而定, 而不是教师规定怎么玩, 这样幼儿才能更好地发展游戏。 游戏中,只有让幼儿的兴趣、想法与幼儿所需的材料、玩具形成互动,他们才能积极地投入到游戏中,感受到游戏的乐趣,幼儿才能以自己的方式将外部经验内化成自己的经验。 游戏是幼儿的活动,他们才是活动真正的主人,只有他们对游戏感兴趣, 才能不断地提高他们的能力,丰富他们的经验。 如果不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意愿去选择自己喜欢的游戏主题, 只是教师决定游戏的内容、环节,就会大大地削弱幼儿游戏的积极性。 因此, 在游戏主题的决定、游戏材料的选择、游戏情节的发展等,都要以幼儿为主导地位,让他们去决定,教师可以作为伙伴一起加入他们, 这样才能真正让幼儿主动地投入到游戏中,感受游戏的乐趣。

四、角色的转换,提高幼儿游戏的有效性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中提出 :“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 、合作者、引导者。 ”它向我们明确地指出了教师在游戏中的角色地位。 在实际游戏的过程中,教师除了是观察者,还要根据幼儿的个别差异,灵活转变自己的角色。 当教师遇到能力较强的幼儿时, 他们需要的是一个支持者和肯定者,支持和肯定他们游戏的成果。 当教师遇到能力较弱的幼儿时,我们就成为了引导者,要引导他们怎么去做,甚至要示范给他们看,一步一步地引领他们。 当我们遇到能力一般的幼儿时,我们可能是支持者,也有可能是合作者,这就要看活动的难易程度,难的时候我们要跟他们一起合作完成游戏, 简单的时候我们就成为了支持者,支持他们的决定。 因此,教师灵活的角色转变, 有助于提高幼儿游戏的有效性。

角色游戏是一个犹如“打乒乓球”的师幼互动的过程。 即让幼儿成为游戏的主人,活动目标的主人,主动学习的主人,活动环境的主人。 教师要做有心人,细心观察、了解幼儿游戏的发展水平,尊重幼儿的兴趣和意愿,用幼儿的眼光来看世界,创造丰富的游戏环境,从而提高幼儿游戏的能力, 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创造性,充分发挥教师的导航作用。

篇5:在角色游戏中教案

在角色游戏中教案

目标

培养幼儿在角色游戏中运用语言协调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丰富和发展游戏情节。

准备

创设各种活动角,如娃娃家角、表演角、商店角、医院角等。

过程

1、选择游戏内容

①让幼儿自由讨论,选定游戏内容、游戏伙伴,确定游戏主题和玩法。

②幼儿与教师交谈,说出自己想参加哪个活动角的活动,为什么?

2、分配角色

①能大胆地讲出自己想承担的角色,并征得其他小朋友的同意。 例如:“我想当妈妈,你们同意吗?”,“我想当值班经理,你们同意吗?”

②分配角色时,能运用语言调节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即当几个幼儿争当同一个角色时,能通过协凋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例如: 两个幼儿都想当医生时可以这样协商:“咱们分白班、夜班,我上夜班,我先回家做饭。” 两个幼儿都想当值班经理时可以这样解决:“咱们轮流当,你当一会儿,我当一会儿。”

3、发展游戏情节

①教师参加到游戏中去,观察幼儿的表现,并对幼儿的思路加以引导。通过提问,设置困难、障碍,让幼儿边想边说、边行动。例如,做“开小饭馆游戏”。

师:请问有什么饭啊?

生:馒头、面条。

师:没有菜吗?

生:有白菜、西红柿、土豆丝。

师:请来碗面条,放点西红柿。

生:好吧,请等一会儿。

②在游戏中,根据角色的身份、特点、学习与人交往的对话技能,扮演好角色。 例如,商店的售货员在接待顾客时,能热情地同顾客打招呼,介绍货物,推荐货物。顾客能清楚地说明自己想买什么东西,并向售货员表示谢意。

4、游戏评价

引导幼儿自我评价、相互评价。

①谁最动脑筋、想办法,解决了什么问题?即让幼儿主动发现游戏是怎样发展的?与以前的玩法有什么不同?

② 你在游戏中缺少企么材料?下次想玩什么游戏?为什么?

篇6:浅谈在游戏中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发展的策略论文

浅谈在游戏中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发展的策略论文

游戏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途径,对幼儿亲社会行为形成与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角色游戏、表演游戏以及建构游戏以人际交往为基础,通过游戏的交往互动,幼儿学习理解他人的想法、观点、情感,发展与人相处的能力以及社会性适应能力,发展幼儿轮流分享、合作、关心、帮助等亲社会行为。丰富的游戏为幼儿社会性发展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也为教师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发展创造了教育契机,教师应以游戏环境的创造者和幼儿游戏需要的反应者的角色,积极引导幼儿的游戏行为,实现在游戏中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发展的价值。

一、挖掘游戏对亲社会行为发展独特的价值,引领幼儿学习

伙伴游戏是幼儿社会性游戏的主要形式之一,在社会性游戏中幼儿能够获得轮流、分享、合作等亲社会行为,发展幼儿的同情心和友好关爱的情感。

角色游戏是幼儿最主要的游戏,幼儿以模拟和想象、扮演角色创造性地反映周围生活,在角色游戏中结成真实的同伴关系和想象的角色关系,对幼儿的社会互动、同伴友谊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作用。在角色游戏中,幼儿有更为充分的同伴互动的机会,在了解他人的态度行为同时学习解决同伴交往的问题,学习同情、关心、分享,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在娃娃家游戏中,幼儿扮演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耐心地给娃娃用小勺喂饭、帮娃娃穿衣服,模仿着家人关心娃娃的冷暖、不弄痛娃娃,学习同情和关心。当孩子生病时,“爸爸妈妈”模仿着自己的亲人去安慰、关心“孩子”。

在美发院、图书馆游戏中,随着游戏情节的丰富涌现出多种角色,为幼儿自主学习协商、轮流扮演角色提供了机会,同时幼儿还要学习分享游戏中的吹风机、漂亮的发夹等材料。促进幼儿学习分享角色和游戏玩具材料。

“表演游戏是按照童话、故事中角色、情节和语言,进行创造性表演的.游戏”。幼儿要按照自己的理解来表现故事,更多时则需要小组幼儿围绕一个故事共同表演,同伴交往是幼儿表演游戏的有机组成部分。在表演游戏中幼儿围绕角色、情节、表演动作、对话、材料等进行沟通协商,学习达成对作品理解以及对动作表现等的共识,学习轮流分配角色、表演中互相提示帮助等交往行为,幼儿在体验游戏性、表演性的过程中,发展合作、轮流、帮助等亲社会行为。

积木建构游戏蕴含了学习社会性交往的可能性,对支持幼儿合作、谦让等亲社会行为的学习具有重要作用。在积木游戏中,有限的搭建空间和材料,让幼儿常常面临争抢积木、抢占场地的冲突,这些问题情境成为幼儿学习谦让的良好契机,有利于幼儿接纳现实,产生谦让的利他行为。积木游戏是一种象征性的活动,幼儿要建造出生活中所见的复杂的建筑或物体,需要合作搭建积木。合作的积木游戏,为幼儿提供了形成建构想法、搭建行为一致性的契机,幼儿理解别人的观点、学习协调自己的行为,在搭建积木游戏中学习与同伴合作的意识和行为。

游戏是幼儿重要的活动,在满足幼儿心理需求同时,促进幼儿在人际交往中形成对他人积极的态度和行为,教师要正确认识不同游戏对幼儿亲社会行为发展的独特价值,充分利用游戏,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二、以游戏材料作为亲社会行为形成的媒介,暗示幼儿学习

游戏是幼儿每天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游戏玩具与材料吸引着幼儿的注意和兴趣,幼儿正是在与玩具、游戏材料以及同伴相互作用中进行学习和发展,对幼儿社会性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在游戏中我们常常发现幼儿利用玩具相互模仿,或者分享,亦或共同合作,甚至还会因为玩具引发幼儿间的争抢等冲突,而这种同伴冲突也恰恰成为幼儿学习谦让、分享等亲社会行为的机会。游戏材料影响着幼儿交往方式,同时游戏材料和玩具的类型和种类都会对幼儿亲社会行为产生影响。因此教师要认真考虑游戏材料、玩具的设置与投放。调节游戏材料、玩具的数量和种类与幼儿人数的平衡。在小班初期,提供相同的玩具,促进幼儿在游戏中模仿和平行游戏,从小班中期逐步提供几种类别的玩具,每种玩具数量控制在少于游戏幼儿人数,以促进幼儿学习分享和相互合作。例如,在表演游戏“小熊请客”中,仅提供一套小熊等相关角色的服饰和道具,幼儿进行游戏时需要协商分配每个小朋友扮演的角色,在演过一轮后几个幼儿协商更换角色学习轮流扮演狐狸、小狗等自己喜欢的角色,服装道具的投放支持了幼儿表演故事情节的需要,促进了幼儿形成轮流、合作的行为。

投放集体玩的社会性玩具,增加社会性相互作用。有研究将玩具分为社会性玩具和孤立玩具两种类型,其中集体玩的社会性玩具对幼儿的合作、帮助亲社会行为有影响。因此,要为幼儿提供社会性玩具,这些社会性材料增加了幼儿在游戏中社会性互动的机会,培养幼儿在使用材料中合作、互助等亲社会行为。

三、顺应游戏情境引导亲社会行为,推进幼儿学习

社会行为的发展需要成人的影响与指导,通过对幼儿在角色游戏、表演游戏、积木建构游戏等亲社会行为的观察研究,我们发现,幼儿在以上游戏中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分享、谦让、帮助、合作、同情等亲社会行为,但是这些行为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教师的引导,特别是对年龄小的幼儿尤为明显。因此,教师的引导时机和引导方式关系着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学习和发展。在幼儿游戏时,教师要捕捉时机、果断决策、适时引导,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结合游戏情境,适时介入、顺势引导。当幼儿在游戏中遇到冲突与纠纷时,教师介入并提出合理建议,可以顺利解决游戏冲突,最大限度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例如,在小班“娃娃家”游戏中,当“爸爸”拿着小拖布兴致勃勃地来回擦拖地板时,“哥哥”看着好玩也想要,但是“爸爸”不给他,争执未果时“哥哥”上去就抢,两人争夺并推搡起来。这时一旁观察的教师适时介入及时制止,并建议家里想收拾得干净需要擦两遍地板,第一遍用肥皂水,第二遍用清水,并建议“爸爸”和“哥哥”商量谁先擦谁后擦,在情境中幼儿欣然接纳了教师的建议,大家继续开心游戏。教师建议小班幼儿轮流玩拖把,在冲突时引导幼儿学习轮流的方式与技能。而且在其他游戏中,幼儿学到的轮流的技能被迁移到类似的冲突情境中,这对幼儿形成分享的态度和习惯奠定了基础。

在游戏情境中换位思考,帮助幼儿理解亲社会行为。幼儿处于自我中心阶段,他们在识别他人意图时需要教师的帮助,所以,在游戏中教师要积极指导幼儿去了解他人的需要和情感。“美食店”中,几个孩子兴致勃勃在一起玩摊煎饼果子游戏,但是娜娜一直没有机会轮到,她情绪沮丧地坐着不动,老师悄悄地了解了娜娜想法后,对其他孩子说:娜娜看起来很不开心,因为她做了很多协助工作,等了很长时间都没轮到她摊煎饼果子,我们能做点什么让她高兴呢?教师引导幼儿思考娜娜的感受,帮助幼儿站在他人角度看待问题,引发幼儿思考如何去同情、帮助、分享等具体亲社会行为。

四、运用正面反馈关注游戏中的亲社会行为,强化幼儿学习

“幼儿受到鼓励选择适当的行为”是Honig 研究幼儿亲社会性行为发展的条件得出的结论之一。对幼儿在游戏中表现出亲社会行为正面的关注是一种有力的强化,成人及时给予幼儿肯定、鼓励等正面的反馈,幼儿就会理解哪些行为是得到认可的。

肯定、鼓励强化幼儿亲社会行为。教师要非常关注幼儿在游戏中出现的分享与互助、合作游戏等行为,采用不同的方式予以肯定与鼓励,通过注视幼儿、微笑及抚摸等行为进行非语言奖励,运用肯定的语言表示对幼儿的赞许和肯定。同时,教师还要为幼儿指出亲社会行为及其正面的效果,例如,在幼儿搭建蝶形立交桥后,教师对搭桥的孩子说:“明明,刚才看见你帮助小童扶着桥墩搭建出高高的桥真是太好了,童童现在特想跟你一块玩。”当这些孩子的良好行为被老师肯定欣赏时,他们会受到鼓舞,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利用群体作用,通过教师的观察表扬和肯定幼儿的分享、帮助、谦让、合作等亲社会行为,让幼儿感受到分享、谦让等亲社会行为带来的愉快,发现积极良好亲社会行为带来的同伴友谊,同时,在群体中的肯定能扩大亲社会行为的影响,起到示范和导行作用,使幼儿亲社会行为形成过程,从被动认同达到内化,真正成为他们自身拥有的良好品质和行为。

篇7:教师在幼儿游戏中扮演怎样的角色

教师在幼儿游戏中扮演怎样的角色

(柏庆杰  厂洼幼儿园)

摘要: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孩子最显著的特色之一,在幼儿园的各项活动中,游戏是占有特殊地位的重要活动,是幼儿园环境相互作用的重要方式,是幼儿获得快乐的原动力。正如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在其著作《儿童心理之研究》中所言,“游戏是儿童的生命”。通过实证性研究,专家发现:玩游戏比上课更能发展孩子的体能、认知和社会性,是儿童的真实写照,同时也是教师观察和了解幼儿各方面的发展水平和内心世界的最佳窗口。《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中获得有益于身心的经验”“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这就要求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改善指导方法,发挥教师在幼儿游戏中的特殊作用,让幼儿在游戏中真正获得发展,成为游戏的主人。

关键词:“兴趣;观察;指导;自主;反思”

针对幼儿游戏中的自发探索与需求,近几年所创新的区域游戏,可以让幼儿自由选择,自主决定游戏的材料、方式、方法、内容以及伙伴,并按自己的方式和意愿进行游戏,教师对幼儿的直接控制程度降低。为了使孩子们的兴趣和需要得到满足,充分发挥孩子们在区域游戏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在组织幼儿开展区域游戏时,担任观察者、指导者、评价者的角色。

一、幼儿游戏过程中,教师仔细观察,促进幼儿更好的游戏。

只有出自自己内在的需要和兴趣而选择的游戏才是真正的快乐的游戏。教师在组织幼儿开展区域游戏前,可以观察孩子们日常活动的情况,如孩子喜欢玩什么样的游戏主题,内容和玩具材料,孩子近来感兴趣的是什么,孩子通常和谁一起玩等。教师根据自己的细心观察和了解,鼓励孩子们自由的去选择自己需要和感兴趣的游戏,从而获得自由选择的快乐。

在幼儿的游戏活动中,教师作为一个观察者,应注意观察幼儿的游戏活动,了解幼儿游戏的意图,能力及行为表现。对观察的游戏行为加以分析,才能决定指导的对象和方式,给予及时的帮助和指导,促进游戏的开展。如小班幼儿自我调节活动的能力较差,往往长时间的做一种活动,当“运输工”的幼儿反复装运玩具,累得满头大汗也不知休息,教师观察游戏发现这种情况,应及时帮助幼儿调配活动,建议他去当“交通警察”,坐在岗亭里开红绿灯,从而获得休息。教师还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游戏形式促进幼儿的发展.例如:选择式;科学幻想式;材料互动式等.

二、游戏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指导艺术。

1、把握好指导的度。

“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一日活动”时,“教师直接指导的活动和间接指导的活动相结合”,就是要求教师灵活的根据不同的现象,不同对象采取不同的指导艺术。如果以直接指导(间接指导)和被动(主动)两个方面看相关关系,可以发现:教师直接指导得越多,幼儿越被动;反之,教师直接指导得越少,幼儿主动性就越强,自主游戏的目的越能体现。但是,教师直接指导的过分减少和开放度的加大,也会使幼儿在活动中产生一些过激行为。又因为年龄,经验的限制,游戏内容往往单一,游戏水平不高。所以在游戏中,教师应注意两个极端,一是认为间接指导就是不指导,让幼儿放任自流,认为自主游戏就是让幼儿随意玩,教师无须干预,只要不打起来,在一旁看着就行;二是看到放任自流的结果,矫枉过度而强制介入,追求游戏结果,直接告诉幼儿应该怎么玩,缺乏引导幼儿探索和发展的信心和耐心。  因此,掌握好游戏指导的“度”非常重要,完全直接指导会让幼儿墨守成规,不敢逾越;完全的不指导也会使幼儿无规则意识,形成惟我独尊的性格。

2、把握好指导的时机。

在幼儿园游戏中,我们常常会看到一个个幼儿手拿听疹器,注射器或热闹的东擢西扎,或呆呆地坐在桌子后面“坚守岗位”,而教师则不停的叮嘱:“你们的医院干净吗?你们在什么地方打针呀?病人来了你们怎么给病人看病呀?”,教师脚不歇嘴不停,幼儿看上去似乎很高兴,实际上没有任何权利,只有教师提出请幼儿后面干什么,他们才会去实施。长此以往,幼儿的主动性得不到发挥,依赖的心理反而加重。因此,教师要改善指导技巧,既要实现延续游戏的教育目标,又要促进儿童的发展,在把握好指导的“度”的基础上,把握好指导的时机。

杜威的反省思维五步法认为:疑惑是思维的第一步,停留在“是什么”上。发问则表明幼儿自己意识到他的疑惑和他所面临的问题,也表明他在问题解决上的自觉主动的努力,是思维的关键。包括自我发问,向同伴求助性询问和向教师求证性提问,深入到“怎么样”和“为什么”的程度。最后得出解决的方法,达到思维的顶点。这一理论告诉我们,教师的指导前提要深入幼儿,对允许幼儿做什么,怎么做和幼儿可能怎么做有所准备。教师应该抓住契机点,以介入者身份加入,体会,帮助幼儿深入到“为什么”和“怎么办”的层次,并让孩子们进行热烈的讨论,有效的培养了幼儿科学思维的能力。幼儿在游戏中的反应是教师反思的即时性激发信号.教师的指导时机也是一门艺术,把握得当,幼儿的自主性就能充分体现。

3、把握游戏前的引发。

要做好游戏前的引发,首先可以从环境入手,为幼儿创设开放的自主游戏的"环境,注重环境的暗示性。如,所有的工具:剪刀、服装等都贴上标签,摆放在架子上。有利于幼儿自己取用;提供适当的场地。其次,注意材料提供上的层次和创造性,尽可能提供充足、丰富、可塑性强、多功能性的材料鼓励孩子自己选择,让每个孩子都享有自己选择的权利,让幼儿与材料发生相互作用,最大限度的发挥材料的教育功能。最后,教师还可以以引发的方式,从而实现快乐游戏的目的。

教师要做好游戏前的准备工作,必须仔细观察和分析幼儿阶段游戏的表现,了解幼儿是否需要帮助?提供什么样的帮助最合适?明确在活动中的主题地位,并在可能的情况下,尽力指导和满足幼儿的需要。

三、注重游戏中的评价作用,让幼儿体验快乐。

游戏评价是教师游戏指导中重要的一环,也往往难以把握。教师应该让幼儿成为游戏评价的主角,多给幼儿表现的机会,让他们分享游戏时的感受,讨论感兴趣的问题,给幼儿自我展示,相互交流的机会.正确评价幼儿的游戏,教师应该抓住幼儿游戏的本质特点,充分考虑幼儿内在的需要和感受,否则会使游戏失去本身的价值。首先,应明确游戏评价的目的。注重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创设和支持每一个孩子在游戏活动中的创造,激发幼儿进一步游戏的兴趣和热情。其次,要重视游戏评价过程中幼儿的自主性。游戏对于幼儿的魅力,就在于幼儿的自主性可以在游戏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和发挥。同样,游戏评价也应从幼儿的体验出发,让幼儿成为评价的主体。

为此,教师应引导幼儿就游戏情况开展讨论,让幼儿体验和回味游戏过程,帮助幼儿整理和提升游戏中零散的经验,修正错误经验并找出存在的问题,从中促进幼儿的综合能力的发展。最后,正确处理好幼儿游戏中自由与规则的关系。在评价幼儿游戏时,教师时常会在崇尚自由与强调规则之间的动摇,其实规则和自由并不矛盾,如果规则来自幼儿,或者来于外部的规则符合幼儿的游戏心理需要,有利于游戏的开展,那么幼儿不仅能够较好的理解和遵守规则,而且也有利于幼儿游戏规则的指导下更好的在游戏中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并从中逐步将规则内化为自己行为的一部分,在游戏活动中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

总之,教师应该做一个有心人,细心观察了解幼儿各方面的发展水平和内心世界,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尊重幼儿的兴趣和愿望,用幼儿的眼光来看世界,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创造性,创造有利的条件来满足幼儿的实际需要。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    江苏教育出版社  4月

[2] 学习贯彻新《纲要》推进幼教改革进程   20学术年会论文集   江苏省幼教研究会    年12月

[3] 刘延海《集体教学中幼儿主动学习的表现》  《学前教育》   江苏省教育报刊社    2002年2月

[ 4] 林婷芳  《早期教育》   少年儿童出版社  3月

[5]  秦奕   《 幼儿教育》   7、8月

篇8:让幼儿在民间游戏中得到和谐发展论文

让幼儿在民间游戏中得到和谐发展论文

现代幼儿教育研究认为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内容,游戏是幼儿对生长的适应。《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规定幼儿园教育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富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游戏是深受幼儿喜爱的、符合幼儿天性的与幼儿有着密切联系的特殊教育活动。幼儿无时不在“玩耍”,无处不在游戏,幼儿是游戏的天然建构者。而民间游戏是丰富多彩、情趣盎然的活动对幼儿的和谐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认同感是个体聚合在一个群体中的认同感,它是在伦理观念、价值观念相同或相近的文化背景下形成的。它对幼儿来说是非常陌生的、抽象的,仅凭教师单方面的说教,幼儿只能是茫然无知。而民间游戏中蕴藏着悠久的历史与丰厚的文化意蕴,它受心理、习惯、地域、气候诸因素的有效制约,所表现的内容往往是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风俗风情、思维模式等。幼儿在玩的过程中亲近生活、了解生活,凭借模拟现实生活中的`人、物的行为风俗,易受到当地民俗文化的熏陶,从而建构起初步的认同感。在游戏中幼儿通过模仿、交流、改进,对当地的民俗就会有进一步的认识,而如此的“观察——模仿——再观察——再模仿”就会让幼儿产生一种认同感,形成一种习惯,自然流露到日常生活中。

民间游戏来自于人们的生活,游戏的材料大多也来自于生活,来自于大自然中,这些材料随手可及,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日常生活中的纸、小石子、小绳子、沙包等等普通的材料在民间游戏中都是宝贵的材料。比如“踢毽子”游戏,幼儿只需用毛线、塑料绳或者小铁片、砖片等就可以自主动手实践制作毽子了。又如“跳房子”的游戏,幼儿只需要一个小石子,在地面上画出一间房子就可以与同伴尽情玩耍了。再如“放风筝”的游戏,只需要几根木棒、棉线、一张纸、水彩笔,让幼儿自主动手画出喜欢的图案,就可以制作个性十足、独一无二的风筝了。引领幼儿自主动手制作玩具,不仅有利于培养幼儿动手实践能力,而且有利于培养幼儿动脑的能力。

游戏常常和规则与成败密不可分,传统幼儿园组织开展的游戏,由于受场地、器材的限制,一般由教师集体组织、预设规则与任务,幼儿只能被动服从,而幼儿在潜意识中往往漠视规则。而民间游戏由于其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灵活多变,常常不受材料场地的限制,往往是幼儿自发组织的,自主有效参与其中。比如“挑木棍”游戏,首先材料可以是牙签、筷子、树枝、秸种、塑料管、木棍等任意选材;其次桌面、地上、沙发上、床上等场地随处可进行;再者游戏人数无限制,没有预设的任务,一人可自娱自乐,安静、专注地独立游戏,三个一群五个一伙也可开展游戏竞赛。还能促使幼儿去自主确定游戏规则。此时幼儿的规则意识自然会得到提升,幼儿自然会主动地制定规则、自觉地遵守规则、公正地维护规则。幼儿从游戏中学会了交流、沟通、讨论,学会了组织、服从、谦让、争辩和自我调控。因为游戏是幼儿自愿自发的,所以幼儿在游戏中无拘无束,敢想、敢说、敢争。

民间游戏一般要几名幼儿共同合作才能完成。比如“炒蚕豆”“两人三足走”等就必须两名幼儿有效合作、默契配合才能完成。在“两人三足走”游戏中,需要将一个幼儿的左腿和另一个幼儿的右腿用绳子绑在一起,两个人需同心协力一起迈出绑着的那条腿,接着另一条腿跟上,然后再迈出绑着的那条腿,如此循环,如果两幼儿不合作,不配合就容易摔倒,游戏就只能以失败而告终。如此“共同行动看效果”的合作精神能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

总之,民间游戏是一个自然、自信、轻松、积极的娱乐过程,是一个培养幼儿乐观、健康个性的过程,对促进幼儿可持续的和谐发展起着有益的作用。

篇9:在游戏中健康成长幼儿教案

在游戏中健康成长幼儿教案

近年来的幼教改革,人们十分重视教育观、儿童观的转变,并且更加重视发挥游戏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中的独特教育作用。游戏,是幼儿自由意志的体现,这是游戏的本质特征,教师应确立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意识,让幼儿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让幼儿在游戏中健康快乐的成长。

幼儿是在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实现自身发展的,这一相互作用的过程就是活动。活动是幼儿发展的基础。幼儿的活动是多种多样的,他们的学习活动蕴含在生活、游戏活动中,而幼儿游戏既是幼儿认知、个性、情绪、社会交往能力等发展的途径、手段,也是幼儿发展的真实写照。因此,它被确定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成为对幼儿进行教育的基本形式。在游戏中,幼儿既能操作各种材料,又能与同伴交往,其动作、言语、思维、想像、情感等身心各方面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在贯彻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这一原则的同时,游戏的价值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习之于嬉”的观念日渐人心。因此,在实践中要发挥游戏的教育功能,善于抓住生活和游戏中的教育机会,深入挖掘其教育价值,同时综合运用多种活动,引导幼儿在活动中积极主动地去感知、操作、探索、发展。

一、游戏设计

游戏设计一:3-4岁幼儿年龄小,动手能力差,但是他们乐于操作、探索,于是我们教师安排了认识“冰”的活动。教师给每个幼儿都准备了一盘冰,有大、有小、有厚、有薄,让幼儿通过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玩一玩等方法探索冰的特征。孩子们在玩一玩后,都争先恐后地说:“冰是凉凉的”、“硬硬的”、“容易碎”、“滑滑的”。

游戏设计二:春天来了,我们教师带领幼儿到公园踏青,让幼儿观察大自然的变化,孩子们在公园中奔跑玩耍,捉迷藏。

教师问:“那你们说春天来了吗?”幼儿说:“春天来了。”

教师问:“谁能说说春天在哪儿?”有的说:“小草变绿了,小树上长出叶子了。”有的说:“迎春花开了。”有的说:“天气不冷了。”有的说:“我看书上说燕子在春天会飞回来。”有的说:“在冬天睡觉的动物会醒来。”有的说:“那叫冬眠。”

教师接着问:“你能说说哪些冬眠的`动物在春天醒来吗?”有的说:“有青蛙、有熊、有蛇。”有的说:“还有乌龟。”有的说:“我上动物园时看见很多的小动物从它的房子里出来了。”

教师接着问:“我们出去玩时,衣服上有什么变化呀?”小朋友说:“不用穿棉衣了。”还有的说:“不用戴帽子,不用戴手套了。

反思与体会:在谈话中没想到孩子们把春天说的这么具体,并且情绪高涨,可见家长已经带孩子进行了观察或者上网查阅了有关资料,这就增加了教师进行此项活动的信心。

游戏设计三:玩色玩纸系列游戏,团纸拓印—小树开花了的游戏。开始我只是把它设计成“玩纸系列”之一,可当我发现幼儿对游戏的某个结果—“红花”印在“黄花”上,花的颜色就变了感兴趣时,马上调整了自己的设想,把玩色融入到游戏中去,丰富了游戏的内容。在游戏中我添加了“变色纸”,“会跳舞、画画的小球”等内容,不仅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和兴趣,还培养了幼儿对色彩的感受力,充分调动了幼儿的视觉感受力和动脑思考的能力。

二、在游戏中启发、引导幼儿

教师作为游戏伙伴的隐性指导。此时教师的指导意识并没有失去,但已不是作为教师,而是幼儿游戏的伙伴,共同处于幼儿愉快的游戏世界的指导。幼儿喜欢独自游戏,自由结伴游戏,他们不需要也不愿意成人的过分干预。但这并不意味着幼儿不需要或不喜欢和教师的共同游戏。许多教师的经验是:当教师投入到幼儿的游戏活动中,往往更能够吸引幼儿,玩得更有兴致。因为幼儿年龄小,能力弱,游戏的玩法技能相对比较缺乏,教师的参与往往使游戏有更多的变化和情节的深化。但前提是教师此时是作为幼儿的游戏伙伴,是以平等的身份与幼儿共同游戏,共享快乐。就如陶行知先生说的:教师要“变成孩子”,与孩子共享欢乐。教师的童心、游戏心会使幼儿备感亲切、自然、融洽,从而营造出宽松和谐的游戏氛围,有助于教师更深入细致地观察了解幼儿,更有目的地施加教育影响。当然,教师始终不能忘了自己的角色地位、参与游戏的目的所在,要把握好时机和分寸,以不干扰幼儿的游戏为前提,以幼儿游戏的快乐为根本,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为目的。

教师直接点拨给幼儿建议帮助的显性指导。这是教师在幼儿游戏之外,插入的有目的教育指导。强调游戏中幼儿的主体活动表现并不是对幼儿游戏的放任,也并不排除游戏中教师适时适度插入的教育教学,为了帮助幼儿获得一定的知识或技能而更好地开展游戏,只不过这时的游戏已暂时转变为教学,融入了教师有目的的教育教学意图。

三、游戏总结与反思

在游戏的结束时,教师要引导幼儿自发地进行交流,积极地表达情感,相互体验,共享快乐,共解难题,进一步为幼儿提供表现和交往学习的机会。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观察表格作观察记录,便于分析总结,及时调整教育或游戏的目标方案。

同时,在游戏中出现不安全倾向时,教师就及时对幼儿行为进行调整,避免或阻止可能产生的不安全后果。游戏中出现了过激的行为时,如幼儿为了争取游戏、争演角色、争夺玩具打起来了,有些幼儿专门干扰别人游戏,破坏别人的玩具,教师必须介入阻止并加以协调。幼儿在游戏中有求助时,教师要予以帮助。如两名幼儿同时要玩同一游戏角色或玩具互不相让,请教师给予裁决等。

篇10:如何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的成长论文

如何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的成长论文

在幼儿教育的过程中,幼儿学生年龄段偏小,他们对好多事情都没有完整的认知,甚至对幼儿教育课程理解起来也会十分吃力教师要依据幼儿午龄段,去选择合适的游戏,找到游戏与幼儿课程教育的结合点_从而让孩子们在快乐的游戏中去学习知识掌握技能锻炼自我。

1游戏活动可以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

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提高幼儿学习的兴趣?通过教学实践,我们难发现,游戏活动在提高幼儿学习兴趣力而起着很大的作用在游戏中孩子们毫无顾忌额的发挥着自己的想象力,在好奇心的带领下,充分发挥着他们的自主性,探索游戏中的趣味性、刹一会性和实践性幼儿阶段的孩子对身边的一切事物都充满了好奇,他们渴望参与其中,去探索其中的奥秘我们可以根据幼儿这一阶段的特点,巧妙地运用游戏,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这样既可促进幼儿学生的身体发展,又可以让幼儿在游戏中反映现实生活,培养幼儿科学探究的能力以一个教学实例来看:在绘画活动“小狗狗”教学过程中,我一改传统教学力法,小再简单示范、讲解绘画步骤,而是给每个幼儿发放一个可以活动的小狗狗纸板玩具,很快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学习绘画的兴趣,为教学扫下了良好的基础小出所料,孩子们接过它很快的玩了起来,转转“小狗狗”的头,动动“小狗狗”的尾巴,摆摆“小狗狗”的腿,非常开心,我看了如此隋景,问道:“小狗狗在干什么?”他们争先恐后地回答:我的小狗狗在欣赏美景、我的小狗狗在锻炼身体、我的小狗狗在去找好朋友玩的路上……孩子们经过这个过程后,轻松的在纸上画出各种动态的小狗狗了在这个活动中孩子们学的轻松又自然,在获得知识技能的基础上又充分地表现了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如:“环保小标兵”游戏,让幼儿先在户外活动,再带幼儿观察周围环境中是否有垃圾,随后让他们把发现的垃圾进行分类,引导幼儿讨论处理垃圾和重新利用的力法,从而使幼儿认识环境污染的危害和废物利用的道理;“我是小雷锋”游戏,让孩子们主动去帮助有需要的人,让他们去感受别人的困难,在培养幼儿同情心的同时,让他们学会坚强,并找出解决困难的办法例如,在音乐游戏《老鹰捉小鸡》中,既能培养幼儿对音乐本身的节奏、旋律的感受,又能培养幼儿的勇敢、机智、团队协作的良好品质,通过追赶、跑跳等动作,还能让幼儿的身体得到锻炼将课程融入到游戏中,可以让幼儿更加主动地去学习、获得知识既能够让幼儿很好的掌握本门课程的知识,还能让他们自由表达、主动创造这种幼儿教学模式才是完善的、先进的教学模式,我们要打破之前的“灌输式”传统教学模式,充分发挥游戏在课程中的作用和价值,从而更好的"进行幼儿教育这些游戏的开展,大大提高了幼儿的综合素质

2教育性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教育部教育纲要指出,幼儿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开展教学活动,这就要求幼儿教师根据幼儿实际情况组织游戏。游戏过程中,教师要以幼儿为主角,适当接入游戏以辅助幼儿游戏教师的介入力式分为情感性鼓励和技艺性帮助情感性鼓励有欣赏、融入、暗示、启发、建议、引导等,技能性帮助有示范、参与、帮助、指导、练习等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教师以何种力式介入,都要做到小干扰游戏,小破坏孩子玩耍兴趣,让游戏在一种自然状态下进行通过教师的介入,对幼儿施加一定干预,确保游戏发挥自身的教育作用为了切实发挥教育性游戏的价值和作用_幼儿教师设计的游戏必须符合幼儿的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对于教师来说,除了通过与家长交流了解幼儿的性格和兴趣,主要是在游戏过程中逐步掌握这些游戏过程中,幼儿与游戏环境和情境等相互作用,由此引发各种各样的情况,甚至出现争吵,而这正好为教师了解幼儿提供了契教师要善于利用这样的机会引导与干预幼儿,根据幼儿表现出来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设计游戏例如,在观看《喜洋洋和灰太狼》、《唐老鸭》等过程中,教师观察幼儿的喜好与厌恶,了解孩子喜欢什么情节、讨厌什么情节,然后将这些元素融入到游戏中去,利用孩子的喜好开展趣味性游戏活动,能明显提高教学效果游戏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模范和反映活动,可是仅仅模仿还小足以确保游戏的趣味性和教育性,还要进行再加工和重组所以,除了视动画片为游戏素材之外,还可以将幼儿生活中趣事趣闻拓展为游戏内容,然后进一步加工、处理,使内容和形势丰富,这样一来就可以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那些生活活动,并加深理解例如,讲互相帮助、团结合作内容时,为了让幼儿对此有个深入理解,可借助于生活中过马路、过河等情节,玩双人三脚过独术桥游戏,有的小组配合好没有掉下独术桥,有的则掉下去了,反复玩几次,以增强团队意识一个无趣的游戏,很难让人有参与的兴趣,更何况对游戏趣味性要求很高的幼儿为确保教育性游戏的趣味性,游戏一定要有情节性和灵活性,同时,也要求幼儿教师全身心投入游戏,用夸张的表情、动作,亲和的语言引导幼儿,让其小知小觉地进入游戏情境幼儿教师小同于其他教师,幼儿天生活泼、好动,缺乏自我约束力,是非分辨能力差,如小有效引导,教育性游戏将很难展开对此,幼儿教师应具有灵活的应变能力、敏锐的观察力,以及“应付”幼儿的能力,才能处理好突发事情其实,对于3-6岁幼儿,幼儿教育主要日的是培养幼儿对外界物质世界的感知和操作能力通过游戏让幼儿积累大量的体验经验,提高认知能力和语言能力,克服消极情绪,掌握道理、品质,从而对外界事物有着自己的认知和分辨例如,利用片通人物造型,配合幼儿教师语言,培养幼儿的颜色识别能力,如喜洋洋的自、灰太狼的灰、功夫熊猫的黑自等再如,为锻炼幼儿记忆力,可在动画片播放间隙穿插小同颜色的人名,让孩子说出有什么人名、什么颜色等现阶段,幼儿教育的主要场所还是课堂,开展游戏教育活动时必须考虑到这一点所以要针对这一点创新课堂教学,以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新鲜感,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例如,由于课堂场地而积有}Sly小易实施大型游戏,所以玩词语接龙游戏,让一个孩子说出一个词语(成语),然后其他孩子根据前一个孩子说出的词语连成另一个词语,“说话―画图―图片―片段―锻炼―练习―习题―提高……”,直到孩子们接小上为庄,既有 一定教育性,又能开拓孩子思维,帮助孩子增加词汇量,对幼儿成长是十分有利的 。

总之,幼儿教育是人生教育的开始,是一切教育行为的基础,幼儿教师要善于通过教育性游戏实现幼儿教育日标在幼儿教育中,教师要结合幼儿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组织游戏,也可伟}绕幼儿生活设计游戏内容,通过进一步再加工和重组以提升游戏的趣味性和情节性,以充分挖掘游戏教学优势,培养孩子智力、想象力、思维力和身体协调性等,促进孩子全而、健康成长。

篇11:论教师在幼儿游戏中的作用论文

论教师在幼儿游戏中的作用论文

摘要:

一、尊重幼儿自身的发展;

二、重视游戏对幼儿发展的价值;

三、为幼儿创造多样化的游戏活动;

四、在游戏中教师学会做个旁观者。

关键词:教师;游戏;作用

游戏是学前阶段最基本的一项,游戏创造了幼儿的智力开发。游戏可以让幼儿体验到快乐,同时也能促进幼儿的发展,只有幼儿是快乐的,才有可能主动,积极参与活动,从而获得良好的发展。然而游戏作为幼儿的一项基本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通过模仿和想象,反映周围现实生活的一种独特的社会性活动,儿童社会行为的途径之一。

一、尊重幼儿的自身的发展特点

孩子们喜欢模仿,拟人化心理特征明显,家长可以用拟人化的游戏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有挑食的现象,许多孩子不愿吃蔬菜。我们可以讲、看或者把可爱的小兔请回家,让孩子与小兔共同游戏中观察它是怎样津津有味地吃萝卜的,请孩子模仿小兔萝卜,这样的活动更能引起幼儿的兴趣。

二、重视游戏对幼儿发展的价值

游戏使幼儿能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的活动。它有利于体现幼儿的主体性,然而我们进行游戏活动时大多是教师辛苦准备材料,然后带领幼儿游戏,孩子总是被动的充当服从者和执行者,这种做法抹杀了游戏的一部分重要价值。游戏的价值并不是体现在“玩”的过程中,在准备游戏时,游戏已经开始发挥它的教育价值了。

例如,在玩小熊过桥前可以和孩子们一起讨论“没有桥怎么办?”孩子们会说出许多办法,如:画、折、捏,于是幼儿自己动手准备材料,材料准备好了幼儿和教师一起解决困难“搭小桥、桥很窄”鼓励孩子尝试自己想出办法,让他们尽情的体验成功。孩子参与游戏的准备,可以使游戏更好的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更直接的体现孩子的意愿,更强烈的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和培养其自信心。

三、为幼儿创造多样化的游戏活动

幼儿对周围的一切事物都感到好奇,因而好问、好探究,这是幼儿与生俱来的特点。我们要抓住幼儿这种心理,尽可能创造条件,为孩子设置各种游戏活动,当为孩子提供了拼插玩具时,他能搭出幼儿园、立交桥、商店、游乐园。当你为孩子准备好橡皮泥时,他能捏了各种各样的人物动物;当你为孩子准备剪刀、浆糊时,他能拼出各种你想象出的美丽图案。他们在游戏中主动积极,快乐、无拘无束的发挥着丰富的想象力,构建这属于他们自己的五彩斑斓的童话世界。

游戏时幼儿的基本权利,我们应努力为幼儿创造游戏条件,鼓励幼儿在游戏中运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并引导孩子用恰当的方式表达,与家长交流探究,帮助他开拓思路,更好的感知、创造。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那么教师在幼儿的游戏中应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呢?

四、教师要学会做一个旁观者

有一天,幼儿都在娃娃城里快乐的爬下。乐乐和欢欢在玩具之间来回快速走动。嘴里还念叨“宝宝快走,爸爸妈妈带你去游乐园玩”。两个人把小红带到了玩具城,走到小桥上鹏鹏说:“小心地上滑”。还真像个小爸爸,扶着小红过了桥。

这是幼儿自发的一个角色游戏,幼儿在游戏中是主体,同时也是主导,他们能自己发现问题并学会解决,会发现角色,会分角色,会进行游戏并将之丰富化,具体化。这都是幼儿平时的亲身经历和体验而进行的模仿活动。而此时老师要学会做一个旁观者,尽量不去打扰幼儿游戏的正常进行,为他们创造良好的游戏氛围。

五、教师是儿童游戏的引导者

小朋友在玩插片,忽然,豆豆走来对我说老师:“沙沙抢我的玩具了”。我看着她说:“你想个办法看看怎么办好呢?”她发愁的说:“怎么办呢”我建议道你去告诉沙沙说:“你抢我的玩具不对,把我的玩具还给我,行吗?”她想了想,点点头:“行。”只见她走到沙沙面前,对沙沙说了我教她的话,沙沙毫不犹豫的拿了玩具还给她,她高兴的接过来玩了。小班孩子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还不会自己去解决,需要求助,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帮助孩子树立信心,初步学会自己解决一些简单的小问题,逐步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减少间的摩擦,引导他们学会和其他小朋友一起游戏,用礼貌的语言和行为进行交往,使幼儿知道小朋友之间要有好相处,在有好欢乐的氛围中学会共同游戏。

六、教师游戏中要以童心观察幼儿

在活动区里,小明守着一盆雪花片玩具什么也没插,而是把两气管状的玩具插在耳朵里,一边一个,并且还一副笑眯眯,美滋滋的陶醉样。我在他旁边也拿了两根同样地玩具放在自己的耳朵里。啊!我听到了一种沙沙的声音,像下雨一样,妙不可言,我也不由自主地露出了微笑。小明见我和他有同样的表情,高兴得说:“多好听呀沙沙的像下雨一样。”“沙沙的,像下雨一样”,多么美好的比喻,多么有趣的发现。如果我不以孩子一样的方式使用材料,怎么能真正的了解孩子的探究意图和重要发现呢?所以,老师不能按常理来组织幼儿某些看来不好的行为,而应该像幼儿一样体验他们的乐趣。只有这样做,才能体验到幼儿的真实感受,才会真正理解幼儿,从而更好的引导和教育幼儿。

总之,在幼儿园的教育中,要贯彻“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则,必须正确理解“幼儿的基本活动”。所谓“幼儿的基本活动”包括两层意思:

第一,是指在一日生活中除满足基本生存需要的活动之外发生次数和所占时间最多的活动;

第二,是指对活动主体的生活与成长具有重要的影响的活动。在幼儿的生活中,游戏正式是具体两个方面的活动之一。

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适合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好动是幼儿的天性,长时间的呆坐不动或保持同一动作、姿势会使幼儿感到疲劳和厌烦。而在游戏时,幼儿可以自由交换动作、姿势,可以多次重复他感兴趣的动作锻炼,而且使中枢神经是同的机能状态调整到最佳水平,从而避免厌烦和疲劳,感到舒适愉悦,促使身心健康。

我们在实践活动中充分尊重幼儿认识活动的特点,让幼儿在游戏中通过对具体的事物的感知,摆弄操作来认识事物的性质,事物之间的关系,使幼儿更快的理解和掌握粗浅的知识技能,从而促进幼智力的发展。

在贯彻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原则的同时,游戏的价值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实践中,我们真正的感受到:在游戏中,幼儿的动机是“我要玩”、“我要学”而不是“要我玩”、“要我学”。因此,幼儿的身心总是处于积极主动状态。在幼儿游戏中,幼儿往往按自己的意愿决定游戏材料、游戏伙伴、游戏内容盒方式方法;教师只根据游戏需要时适当介入游戏。在游戏中,幼儿通过模仿和想象,创造性反映现实生活,他们往往能将游戏材料,“一物多用”。当然,把游戏作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并不是说游戏时万能的,强调游戏时幼儿园的基本活动,也并不是要否定或取消其他活动。

参考文献:

[1]《幼儿教育书刊》

[2]《幼教博览》

[3]《幼儿教育研究》

篇12: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自主意识论文

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自主意识论文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最能发挥幼儿的积极主动性。它不仅使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得到再现,而且为幼儿各种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广阔天地。如何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自主意识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起:

一、在游戏活动中重视幼儿动手能力的培养是幼儿自主意识发展的重要手段。

现代儿童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动作是建构智力大厦的砖瓦。”幼儿天生好动,在游戏中会产生积极情绪,而积极的情绪是学习的推动力,使其有充分表现自我的机会。要在游戏活动中尽量为孩子们创造动手的机会与条件,如孩子们最喜欢的区域游戏活动。在区域游戏活动的设计中,我觉得首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制定有效的活动目标和内容。如在活动区域中要根据小班幼儿对活动过程感兴趣的特点,提供足够数量的同种材料,让幼儿学会材料的基本使用方法。而到中大班,幼儿逐渐对活动结果感兴趣,就要提供一些辅助材料,引导幼儿学习综合搭建,激发丰富的建构主题和情节,既培养幼儿的建构能力,又培养了幼儿的合作意识和交往能力。

其次,要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投放不同的活动材料。幼儿发展是存在着个别差异的,应通过观察,评估每一个幼儿的发展状况,为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提供不同难度的材料,以满足各自的需要。

二、重视情绪智力的发展,为幼儿营造宽松和谐的游戏活动氛围是培养幼儿自主意识的有效方法。

幼儿作为游戏活动的主体,其情绪变化往往受到游戏活动的制约,幼儿情绪常是随着游戏情境的变化而变化的,游戏活动通过假设情境可以培养幼儿丰富的情绪体验。游戏活动对发展幼儿情绪智能具有独特的作用,参与游戏活动有利于幼儿情绪的自我控制。情绪的自我控制能力是需要通过学习和训练才能获得的。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不足,但游戏的兴趣性却能使幼儿愉快地、心甘情愿地服从角色和规则的要求,无形中接受了外界对自我的约束。如游戏《我是木头人》,又如娃娃医院的“医生”和“病人”,都需要有很强的自控力。在幼儿园我们发现,有的孩子上课注意力不能持久,但在游戏中能长时间注意,完成游戏中的“任务”,表现出很强的自我控制力。另外,角色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游戏形式,它是幼儿自主自愿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活动,因此在游戏中幼儿会将自己在社会生活中模仿和学到的行为习惯、经验通过游戏表现出来。角色游戏为幼儿提供了实践社会道德行为的机会。在角色游戏中,幼儿可以毫无保留地、自然地表现在其他游戏中不容易表现出来的正确或错误的行为习惯、情感、态度,教师就可以通过观察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行为表现,纠正错误行为,逐步培养幼儿的自主意识。他们可以通过角色游戏与伙伴交往,从而提高其自主意识、自主能力、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多种能力的发展。同时教师要转变自己原有的"角色,变成孩子们游戏的伙伴,使教育过程真正成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新局面,促进幼儿自主、自信、自立、自强、自律等完美人格的发展。

三、在游戏中挖掘幼儿创造思维和创新思维的潜力是培养幼儿自主意识的有力保证。

结合不同年龄班的实际状况,挖掘幼儿的创造潜力,更确切地说,也就是幼儿的想象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从小班到大班每个孩子所处环境不同,结果导致了创造想象程度的差异。我建议要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幼儿创造想象的发展特点给予不同的指导。小班幼儿想象力发展水平很低,我们应从记忆表象的积累入手,启发幼儿多看、多摸、多动,积累感性经验。中班幼儿活泼好动,并已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创造的潜能也在提高,为此我们应该给幼儿提供更多的变式,启发幼儿发散思维,促进其创造想象的发展。中班阶段是创造潜能发展的最佳阶段,思维最活跃,没有思想负担。如在游戏中发现一幼儿玩积木的专注场面,三角形积木做水龙头,长方形积木做香皂,给布娃娃洗澡、洗头,十分认真,还有将圆形积木当苹果、饼干等食物喂布娃娃吃,这种想象以物代物的做法,就是一种创造性的萌芽,教师应及时肯定,并加以保护。大班幼儿由于生活经验的积累,理解能力在不断提高,他们将游戏赋予了一定的情节,想象的逻辑性、独立性、新异性均有明显发展,教师应不断给予引导。例如在表演区中,幼儿可在那里自由挑选不同的服装、头饰进行表演,怎样表演由他们自己创编,“台词忘了”互相提醒、暗示,表演过程中也可以互换角色。这样在表演中幼儿始终保持自然的心态,能充分体验和感受游戏的快乐,促进创造性想象向高层次水平发展。

四、在游戏中让幼儿自主选择游戏主题,自己动手准备游戏材料,自己确定所扮角色,从内容、材料到玩伴完全由幼儿自主选择、自由搭配。

小班幼儿游戏能力较低,往往不会明确提出游戏主题。这时,我们就用参观、谈话、建议的方式,让幼儿不断产生新的游戏主题,如“娃娃家”的游戏、“食品店”的游戏等等。当确定某一主题后,立即与孩子们商量准备哪些材料、怎么准备,让幼儿在互相交流中达成共识,然后自己或与家长共同搜集材料。这样让幼儿自主选择游戏主题,自己动手准备游戏材料,自己决定所要扮演的角色,主动权完全掌握在幼儿自己手里,孩子的内心感受得到了体现,自主性得到了充分发展。

“玩耍就是孩子的工作”,我们要为幼儿创设宽松而有吸引力的游戏环境,为幼儿提供充足的、丰富的、可塑性强的游戏材料,重视游戏的开展,不断地研究游戏理论,挖掘游戏中的教育因素,从而更有效地促进幼儿自主意识的有效发展。让他们进一步表现自我、认识自我,成为自己的小主人。

篇13:在表演游戏中拓宽幼儿发展情节的思路

在表演游戏中拓宽幼儿发展情节的思路

表演游戏的创造性,表现在角色运用语言、表情和动作,恰如其分地表现人物的性格和故事情节,它是对文艺作品的一种再创造。孩子们往往根据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去扮演角色,反映作品内容,但由于孩子年龄小,生活经验不足,往往有时想要渲染某个情节,却又无所适从。

因此,我在组织表演游戏时,为了使游戏内容更丰富,便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回忆有关的生活内容,并和正在表演的故事作有益的联想,逐步拓宽思路,用真实的熟悉的生活丰富故事情节,使表演更生动饱满。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可增进幼儿语言、思维和想象力的发展,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有力手段。

周围的现实生活往往是儿童游戏内容的基本源泉,但孩子们初次接触表演游戏时,潜意识里却没有这种概念,表演内容单调,失掉了表演游戏本身应有的特点。

在表演游戏《小猫钓鱼》的开始部分,“猫妈妈”领着“小猫”去河边钓鱼。第一次表演的时候,“猫妈妈”肩膀上扛着鱼杆,“小猫”拎着小桶,就这样干巴巴地往河边走去。

孩子们表演完后,我问:“有谁和爸爸妈妈去钓过鱼!”“唰”好多孩子举起了手。我接着问:“那你们是怎么去的!”“爸爸骑车带着我和妈妈。”

“妈妈在路上还给我讲,现在是春天了,小草都绿了,河里的冰都融化了,所以我们才能去钓鱼。”“我和妈妈还在去钓鱼的路上捉迷藏呢。”

听到孩子们的话,我拿起“猫妈妈”和“小猫”的头饰说:“它们听了小朋友的话,悄悄地对我说,你们太偏心了,小朋友去钓鱼的时候,那么有意思,可刚才演我们的时候是怎么回事呀?”

当我再请孩子们表演的时候,它们的情绪似乎突然高涨起来,加进了许多意想不到的内容和情节。一个“猫妈妈”临出门的时候,帮“小猫”整理整理衣服说:“出门的时候要听话,等钓到了鱼,妈妈炖一锅鲜鱼汤给你喝,也好补补钙。”

另一个“猫妈妈”在路上歪着头对孩子说:“孩子,你来听,是什么声音,现在是春天,小燕子飞回来了,大树又穿上了绿衣裳,小草都变成了嫩绿的颜色,等一会儿到河边见着大人的时候要有礼貌啊! ”

由于有了老师的引导,两次表演的情况已大不一样。其实孩子们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经验也在不断增加,表演游戏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他们生活中某段生活的再现。

因为一般的故事内容很简单,如果要表演,没有生活内容的加入,往往索然无味,游戏中真正的乐趣就是孩子们所增加的这些创造性的语言和情节,它给表演游戏注入了新的活力,内容更加贴近幼儿生活对幼儿更具有吸引力。

在组织表演游戏的过程中,我发现,每次表演的前几遍往往都比较单调,不是孩子们没有有关的生活经验,而是他们的思维一时还不能和正在表演的内容相吻合,这时便需要老师在表演前适当引导,帮助他们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以充实表演情节。

如在表演《萝卜回来了》之前,我先和孩子们一起讨论回忆:现在是什么季节” 冬天和其它季节有什么不同“ 天气很冷,从温暖的教室来到室外的时候你会怎样”冬天的时候,你最喜欢干什么" 除了请孩子们讨论,我还请他们用动作来表示。

因为有了相应的铺垫,孩子们的表演也是百花齐放。一个孩子演的小白兔,先是蹲在地上,两手合在一起放在头的旁边作睡眠状。突然身体抖动了一下 “呀,真冷”,然后站起身作打开门状。

“风这么大,冷嗖嗖的风吹得我都哆嗦了,肚子真饿,还是先找东西吃吧。”出门后,小兔先搓搓手,跳了几下说“这样还能暖和一点”,再作蹦蹦跳跳状找东西吃去了。

另一个孩子演的小熊说“难得一个下雪天”,作抱头状,“晶莹的雪花飘落下来,好像蝴蝶在跳舞,我先堆个雪人吧”,只见他一会找来一把铲子作铲雪状,一会高兴地围着 “雪人”跳来跳去,忙得不亦乐乎。

在整个表演过程中,一个孩子所增加的情节无形中也使其他孩子的思维活跃了起来。因为日常的生活经验各不相同,这些已有的生活经验被他们用语言和动作重新组织,渗透在了表演中。

这种形式,不仅充实了表演情节,更重要的是这种生活经验的不断挖掘,萌发了孩子们的一种创造欲望,让他们在积极主动的状态中自我学习、自我发展。

拓宽幼儿发展情节的思路不仅是老师的一种引导方法,更重要的是让幼儿掌握一种表演技巧,使他们能把积累起来的生活经验创造性地再现在表演中。

随着年龄的增长及表演次数的增多,孩子们的表演已不再拘谨平淡,他们已不是完全模仿文艺作品中的人物和情节,而是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增加或删去某些情节、对话。

在表演中,孩子们是以自己的情感、动作、语言、语调等再现他所扮演的角色,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和创造性。记得孩子们刚表演的时候,哪怕是故事中的对话,若孩子说错了一点,其他孩子都要赶紧给他纠正,而现在孩子们已能较自如地增加内容和情节了。

如表演《三只蝴蝶》的开始部分,三只蝴蝶在草地上做游戏,三个表演的孩子,一会儿拉起手做集体游戏,一会儿又拍球、闻花香,还有的在跳舞,他们把自己在草地上做过的游戏很自然地迁移到表演中了。

有时无论是幼儿自己表演或观看别人表演,他们都兴致勃勃,并能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与理解在对白和情节中作相应的取舍,表演起来极具感染力,这样的情节显然是耐看多了。

表演游戏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在创造的过程中,孩子们已不单纯地只是在表演,而是在老师的引导下,能主动地把增加表演情节的思路拓宽到已有的生活经验中。他们使得艺术作品具有了新的特色,这种对文艺作品的再创造完全是他们自己的一种独立活动,在这样不断创造的过程中,有效地发展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想象能力和审美能力。

篇14:在主题游戏中培养幼儿社交能力

在主题游戏中培养幼儿社交能力

目前的幼儿基本是独生子女,父母的溺爱,加上单元式的住宅在一定的程度上给幼儿的交往带来了局限,容易造成幼儿一切以我为中心,不会与同伴相处,缺乏基本的社会交往能力的毛病。因此,从幼儿时期开始就应注意培养其社会交往能力。如何在主题游戏中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我们的做法是:

1、教师首先应指导幼儿学会解决角色的纷争,学会在集体中友好相处。

幼儿在游戏中因不能担任自己喜欢的角色,往往会发生纷争。这时如果由教

师指定,肯定有一方不愉快,因此只能出主意,由他们公正解决。如一次玩“娃娃家”的游戏,杨春褪韵两个都想当“妈妈”,那怎么办呢?在两人都不相让的情况下,我就让她们用“猜拳”的游戏方式,谁赢了谁就担任“妈妈”的角色,于是问题很快就得到了解决。后来幼儿遇到类似的问题,都会用协商、分享、轮流等方式解决,取代了争执、独霸等不良行为。

2、教师应为幼儿创设交往的条件。

教师要不断为幼儿输入交往的信息,使其在扮演角色中学会交往的知识和技

能,体现交往的乐趣。一次,在游戏前我向幼儿介绍商家为了吸引顾客,都会搞许多宣传活动,如试食、优惠、抽奖、评最佳服务员以及服务员如何向顾客推销新款食物等。这就大大丰富了幼儿在游戏中交往的`内容,且在活动中个个认真地扮演了自己的角色,自如地运用交往的语言,并能做到互相配合,玩得津津有味。

3、通过游戏的评价树立成功交往的榜样,改进幼儿的交往技能。

教师在每一次游戏结束时,都把交往的表现作为游戏评价的其中一个内容。

对成功交往的行为给予充分的表扬和肯定,对一些交往差或不够好的行为,教师给予及时指正和指导。这样就能逐步改进幼儿的交往技能,提高了幼儿的交往水平。

篇15:游戏中幼儿主体性的发挥论文

埃里克森的格成长的八阶段理论,在教育界甚至是社会学界有着重要的影响。其中其所阐明的幼儿期(3-6岁)也就是学龄前时期是一个人主动与内疚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如果幼儿的主动探究受到了鼓励,那么他的自主性就会形成,将来为形成一个有创造力、有责任感的人奠定了基础,反之如果在主动探究的过程中,他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受到讥笑,那么他渐渐地就会失去信心,对于将来的生活只会固步自封,失去主体性。

埃里克森的八阶段理论同样对本文所讲的游戏中儿童主体性的发挥也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幼儿时期是儿童创造力的启蒙时期,在儿童游戏中多见的是角色扮演类的活动。角色扮演让幼儿在游戏中在原有的知识的基础上,凭借自己的经验对游戏中所创造的场景应用自己的想象力充分的表现自己。幼儿教育注重的的是幼儿自主性、独立性、主体性的发挥,角色游戏中教师作为儿童成长的领导者,应遵循幼儿教育的发展规律,尊重幼儿主体性的发挥。下面,本文作者将从具体的方面对游戏中幼儿主体性的发挥进行阐述。

★ 浅谈在游戏中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发展的策略论文

★ 幼儿多练爬行促进心理发展

★ 浅论表演游戏中幼儿主体性与教师指导性探究

★ 《游戏中的科学》的读书笔记

★ 有效发展幼儿想象力论文

★ 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策略论文

★ 在变革中发展论文参考

★ 游戏中的道理作文600字

★ 从小游戏中开启宝宝大智慧

★ 促进区域小学教育内涵发展策略论文

X 关闭

精心推荐

Copyright ©  2015-2022 亚洲建筑工程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1034106号-51   联系邮箱:5 516 53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