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热点 > >正文

“新数据新看点”算算“双增长”背后的增收账

来源:青海日报    时间:2023-07-31 09:31:01

算算“双增长”背后的增收账——“新数据新看点”系列报道之一

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总基调,抢抓农时,多措并举,上半年,我省春播面积实现增长,蔬菜种植面积和产量也一并实现增长,全省种植业实现“双增长”为全年的丰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截至6月底,全省各类农作物播种面积57.89万公顷,同比增加1620公顷,是近年来播种面积最多的一年,其中,粮食作物增加1470公顷,油料作物增加840公顷。


(相关资料图)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粮食安全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基础。播种面积的增加无疑是耕耘过后对收获的重要保障。

麦浪滚滚好“丰”景。伴随着收割期的结束,海东市循化撒拉族自治县2733.3公顷冬小麦全部颗粒归仓。

“今年降水充足,有效降水面积大,透雨时间略早,良好的气候条件是保证增产的基础,但各项农用物资准备充分是村里夏粮丰收的又一大重要原因。”循化县查汗都斯乡乙么亥村党支部书记马忠德介绍,为确保顺利完成今年冬小麦的收割任务,前期,联点帮扶单位农业农村和科技局进行上门指导、农资扶持,解决240吨有机肥的同时,对部分田间道路进行了整修,现在又给予农机补贴,保证了乙么亥村快速、有序完成45.3公顷冬小麦夏收,预估今年产量可达54万斤。

记者从循化县农业部门了解到,为确保农户种粮积极性不减,今年,循化县农业部门向省农业农村厅争取了4400公顷的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项目,项目实施过程中,循化县农科局选定9个服务主体进行机械化作业,每亩服务费为55元,以农科局向农户补贴23.3元,农户自筹31.7元的方式进行,极大地减轻了农户的负担,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那边乙么亥村抓住了“天时地利人和”的种粮好势头,这边大庄村利用好撂荒地,保障播种面积,让“钱袋子”鼓起来。

“2021年我承包了村里的8余公顷撂荒地种玉米,总收益达到18万元左右。今年地里第二茬还准备种玉米,秋天一定能有好收成。这几年收益一直不错,昔日的撂荒地真正变成了今日的致富田,真是一举两得的好举措。”循化县查汗都斯乡大庄村村民马乙四么力尝到了撂荒地再次利用的甜头,边说边竖起了大拇指。

如今撂荒地实现了从黄色到绿色到金色的转变,这些“颜色”的转变不仅仅意味着完成了耕地保护的任务,更重要的是让农民的“钱袋子”鼓了起来,“粮袋子”沉了起来。

今年,我省在全面摸清耕地“非粮化”分布、面积、类型、地块的基础上,分类施策,因地制宜,做到应种尽种,应粮尽粮,截至6月底,全省累计完成耕地“非粮化”整治1.09万公顷,复耕复种撂荒地7030公顷。

多策并施提单产、农机保障促生产、农田建设助增产……如果说全面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是推动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增加的主要力量,那么良种的推广则是油料作物种植面积上增的重要原因。

时下,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哈尔盖镇种植的高原油菜正在盛花期。“我们种的都是青油21号,这个品种产量特别高,今年我种了146.7公顷油菜,政府协调农业部门提供了技术指导,免费给我们发放了有机肥料,预估今年收入70万元,收成越来越好,日子过得也越来越好了。”哈尔盖镇塘渠村种植大户李全祥说。

今年年初,由海北藏族自治州农牧综合服务中心经11年实施完成的“高寒区高产优质白菜型油菜新品种青油21号选育及标准化示范推广项目”被认定为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作为目前我省白菜型油菜主推品种,青油21号品种采用“育、繁、推”一体化良种繁育模式,年均建立良繁基地1333公顷,良种化率达98%;通过“科研+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基地”推广模式,新品种示范推广面积快速增加,年度种植面积达2.7万公顷左右,占到省内白菜型油菜种植面积的40%以上。

哈尔盖镇贡公麻村驻村第一书记吉太加告诉记者:“良种的推广是我们种植信心提升的主要原因,我们盘活村集体1487公顷耕地,根据种植油菜籽收益较好的实际情况,村集体种植油菜320公顷,本村村民承包种植油菜1167公顷,以发展合作社规模种植、油菜籽加工等产业,初步形成了产加销为一体的产业链,村集体经济构成趋于多样性,拓展了集体经济发展空间。”

省统计局数据显示:上半年,全省蔬菜种植面积达3.21万公顷,蔬菜与食用菌产量为21.25万吨,种植面积及产量均有增长。

“粮袋子”稳了,“菜篮子”的数据同样让人眼前一亮。面积与产量的双增长不难看出蔬菜市场的利好行情。

这段日子,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新庄镇台其庄村村民马存寿每天在自家蔬菜大棚里忙个不停,看着一捆捆采摘的蔬菜装箱上车,想着即将到手的收入,他的干劲更足了。

“今年气候较往年条件好,加之二季度气温回升较快,蔬菜产量也不错。”大通县新庄镇台其庄村党支部书记祁国栋介绍道,目前全村拥有大棚近300个,70%的村民从事蔬菜行业。2022年,全村人均收入达到1.4万元。除了黄瓜、上海青等常见蔬菜品种,为了扩大市场销路,今年还种植了“沙漠丝瓜”等新品种,加之今年蔬菜市场行情不错,肯定能增收。

蔬菜棚里装车忙,姬菇种植车间内也在热火朝天地分拣装袋。

在西宁市湟中区李家山镇李家山村的李家山食用菌种植示范园里,香菇、姬菇等不同种类新鲜的蘑菇一趟趟运往青藏高原农副产品集散中心,再销往全省各地。

截至目前,李家山食用菌种植示范园已累计生产香菇菌棒80万袋、姬菇菌棒6万袋,已产出香菇、姬菇120吨,实现产值150多万元。

“集散中心都是三四点钟最热闹,我拉的菜最近基本每天销售一空,按这个情况,一年赚能10万元左右。”海东市乐都区蔬菜种植户杨元林每天都会载着从自家20个大棚采摘的蔬菜来到青藏高原农副产品集散中心售卖。

产地的产量增加,市场这一头也不断“加温”。据省农业农村厅数据显示,上半年蔬菜市场销售行情好,净收益在4000-15000元/亩左右,呈现产销两旺态势。

把菜篮子拎得“更稳”,除了蔬菜面积产量双增,牛羊出栏同比均有增加,分别达到50.79万头和193.3万只,牛羊生产企稳回升,全省“菜篮子”产品量足质优。

仓廪殷实,是国家之福,也是百姓之盼。从春播面积双增,再到蔬菜面积产量双增,一组组数据诉说着我省上半年在稳粮保供方面一系列举措的见实见效,在守好“粮袋子”的同时,青海极力保障老百姓的“菜篮子”,把“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写在广袤的田野上,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X 关闭

精心推荐

Copyright ©  2015-2022 亚洲建筑工程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1034106号-51   联系邮箱:5 516 53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