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转载自蒋勋《微尘众:红楼梦小人物1》,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资料图)
《红楼梦》第五回是整本书的总纲,被研究《红楼梦》的人讨论得最多,也是资深读者最关心的一回。
全书重要的女性一生的命运都被总结成一首一首的诗,放在橱柜抽屉里,让贾宝玉这个十三岁左右的男孩子打开去浏览;或者编成一首一首曲子,唱给贾宝玉听。
他所读的诗句、听的歌词,都是某一女性的“判词”,像我们在庙里抽出来的一支签。小男孩似懂非懂,因为事情还没有发生,有些人物还没有出场。那些“判词”是天机,仙姑透露给贾宝玉,好像要他警醒,可以事先避免。然而没有用:希腊悲剧里的“命运”都是躲不掉的,《红楼梦》的“悲剧”也是躲不掉的。一开始告知这些人的“结局”,绕来绕去,还是绕到了命运准备好的终点。
谈《红楼梦》都爱谈“十二金钗”,也就是贾宝玉生命里关联。最深的十二位女性。
但是,“十二”只是概括的数字。第五回里,“十二金钗”有“正册”“副册”“又副册”,作者显然不是只要写十二名女性,而是写二十四、三十六,或者比三十六还要多的形形色色的女性。
“正册”记录的是十二名金陵“冠首”女子,也就是小说里身份为小姐的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秦可卿、李纨、妙玉、史湘云,和王熙凤的女儿巧姐。
因为第五回的“判词”,读者很容易列出这“十二金钗”的名单。
但是太过依赖第五回的“十二金钗”来看《红楼梦》,也会有疑惑。这十二名女子,在作者完成的书中分量并不相同。迎春、惜春的重要性很轻,秦可卿是重要人物,但是到第十三回就死了,她像一缕魂魄,陪伴贾宝玉长大,是这个男孩青春期第一个性幻想的对象,也是家族从繁华到没落的征兆。
巧姐年纪小,戏份很少,书一开始写她跟板儿抢东西玩,儿童情状描绘得极好,如果他们此后有因缘,作者应该比现在的结尾写得更好。巧姐的“判词”似乎暗示是这一没落家族幸免的一脉香烟。被刘姥姥的孙子板儿救走,在农家安身,纺纱度日——“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村妇,巧得遇恩人。”判词中有“巧”字。但是现在续写的这一段情节松散,人物平板,作为十二金钗之一,巧姐的分量就太轻了。
贾家四个女儿,依排行序是元春、迎春、探春、惜春,正是“原、应、叹、息”四个字的谐音,是作者隐藏着对家族姐妹最深切的惋惜悲痛吧。
元春进宫封了贵妃。迎春嫁给家暴的孙绍祖,被折磨而死。探春最有志气,远嫁异地,好像与家族切断了关系。惜春则是出家做了尼姑。作者惋惜悲痛的似乎不是她们个人的遭遇,而是一整个时代青春女子共同的迷惘茫然。她们有才无才,品貌好或不好,不是重点,她们在男性为主体的父权社会里,其实都只是棋子,最终逃不过“原应叹息”的屈从命运。
第五回的判词,不只是个人命运的判词,而是一个社会、一个时代所有青年女性共同的判词吧。
许多女性朋友在《红楼梦》里读到自己,忧愁如黛玉,刚强如王熙凤,圆融如宝钗,干练精明如探春,豁达如史湘云,然而命运若不自主,富、贵、贫、贱没有差别,一样都是悲剧吧!
贾宝玉翻开的第一本“十二金钗”的判词,不是记录林、薛的“正册”,而是“又副册”。“又副册”还在“副册”之后,是记录丫头婢女的册子。
看《红楼梦》只注意贵族小姐的“十二金钗”,显然没有完全了解作者的书写本旨。《红楼梦》为女性书写,为一个时代所有的女性书写,痛心她们共同的悲剧,不分贵贱贫富,作者心痛黛玉、可卿这些豪门女子的悲苦,也叹息作为奴仆的丫头晴雯、袭人的悲苦。
十三岁的贾宝玉,伸手打开的“判词”,第一个就是“又副册’里的晴雯。
“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诽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
按照阶级,晴雯是女仆,地位低下,不会是《红楼梦》众多女性中的主角,然而贾宝玉青少年梦游,第一个翻到的就是晴雯的判词。《红楼梦》中的晴雯,从撕扇到补裘,从生到死,晴雯的“风流灵巧”。晴雯因率直所受的冤屈,作者历历叙述;对晴雯的逐出大观园,对晴雯的死,作者愧疚抱歉,有锥心之痛。而逐出晴雯、逼死晴雯的人。正是自己(贾宝玉)的母亲王夫人。作者厚道隐讳,然而读者读得出他对家族亲人残酷无情的揭发批判。
“心比天高,身为下贱”,这些十岁不到,因为家境贫寒,被卖到豪门做奴仆的女子,意外遇到了一个疼爱她们的少年公子贾宝玉,他们一起长大,他们分享青春的欢欣,也分担忧愁心事。晴雯、袭人是宝玉的贴身丫头,她们与贾宝玉的亲近,不会少于林黛玉、薛宝钗。袭人是宝玉第一个有性关系的女子;晴雯心性高傲,宝玉最宠溺她,让她撕扇子。晴雯像君王宠溺的妃嫔,然而遇到宝玉有困难,她也是最能分担的一个,补裘一段,晴雯抱病织补雀金裘,她像个古侠士,可以为知己死。《红楼梦》“又副册”里这些地位卑下的人物,十几岁,个性鲜明刚烈,直追《史记》。
《红楼梦》作者认为自己“于国于家无望”,然而他是为自己的时代立下了动人的历史碑记,碑上铭刻的,有“心比天高,身为下贱”的婢女。
第五回判词判曲解读:
要了解金陵十二钗的结局,首先要看懂判词判曲背后的典故,而不是望文生义。无论是程高本的后四十回、电视剧改编的结局,还是其他不能入眼的续书,其实都不可能完全还原曹雪芹的原意。
封面:
截图来源于1989北影版《红楼梦》:
X 关闭
2021年北向资金流入超4300亿元 外资热情拥抱中国资产
尽管面临疫情反复等多重不利因素,外资在2...北交所董事长徐明:北交所成立以来股票平均上涨98.9%
北京证券交易所董事长徐明8日表示,北交所...宁吉喆:2021年中国GDP将连续第二年超百万亿元
中国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兼中国国家统计局...中国黄金消费市场渐回暖 “古法金”饰品获年轻消费者青睐
2022世界珠宝发展大会正在海口举行。8日在...观察:中国首条民营控股高铁开通之“时”与“势”
杭台高铁首趟列车即将发车。张煜欢摄1月8...中国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十四五”起步之年良好开局
中国生态环境部7日在北京召开2022年全国...人社部发布信用管理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
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对外发布了《...云南永善佛滩顺河梯级电站全面推进建设
日前,云南省永善县顺河村举行了佛滩顺河...中老铁路的背后 “税务专车”一路同行
2021年12月3日中老铁路正式开通运营,仅需...哈啰出行投资成立装饰工程公司 注册资本200万元
企查查APP显示,3月18日,上海钧住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Copyright © 2015-2022 亚洲建筑工程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20022870号-9 联系邮箱:553 138 779@qq.com